2015年10月8日

香港大學委任副校長風波︰公義與誠信


學習通識科時,常被問及「價值觀」一詞。究竟,同學們應如何理解領值觀?

根據教育局的「價值觀探索網」內容,價值觀有以下定義︰

「價值觀是個人對事物和概念的一致傾向,受著成長背景、教育、父母朋輩、社會風氣等因素影響。」

由此可見,所謂價值觀,反映了某人的選擇取向,以代表該人較重視的信念。舉例,通識科公開考試曾有提問,主題關於「家庭主夫」。如果有人反對男士擔當家庭主夫,相信這些人較重視的是「傳統男女角色定型」價值觀;相反,如果有人支持男士成為家庭主夫,「男女平等」此一價值觀,很有可能為他們的信念。

價值觀並非極端信念

不過,同學必須注意,所謂價值觀,主要代表了某人所重視的信念,那是一種「價值排序」,即使某人重視某一信念,也不代表此人完全否定其他信念。正如某人支持男士擔當家庭主夫,並不代該人完全否定中國傳統家庭倫理信念;又例如某人反對男士擔當家庭主夫,該人不一定是一位歧視女性的人。

這令筆者想起近日關於香港大學副校長任命風波。在事件中,校委成員馮敬恩同學不滿部份校委的言論及決定,破壞了校委會內容保密的協定,公開會議內容,指出部份校委成員處事不公,阻止陳文敏擔任副校長一職,涉及政治干預。

最後,此事帶來很大爭議。有人認為馮同學爭取公義,公開部份校委惡行,洩密為不得已的做法;當然,也有人認為馮同學為了個人公義,背棄誠信洩密,並不恰當。

這正好為兩種不同價值觀的選擇,不過,姑勿論馮同學是為了公義(揭露校委惡行),或毀了誠信(開會前承諾保密協定),同學也不宜將馮同學的價值選取極端化,例如認為馮同學為人完全沒有誠信,或馮同學的決定完全合乎正面價值原則,為了公眾知情權,洩密是一件完全沒有問題的想法,不容質疑。

講到底,那是一種「價值排序」決定,馮同學在當時狀況下,選取了他所認同的公義價值觀,令此一價值觀在某事件中凌駕在誠信之上。

價值觀決定會隨著事件不同,有所轉變

再論馮同學洩密決定,也有事情背景因由,不能一概而論。所以,當馮同學參與另一次會議時,他會否再度洩密?相信,他所作的決定,可能會不同。

還是香港大學校長說得清楚。當有人問他如何評價各校委的舉動時,他如此回應︰

「I think the council members can only speak for themselves. Everybody had their reasons for making the decisions. So the principle should be that the decision is to be made in the best interest of the university. This is certainly the principle that I bring to every of my decisions.」

根據香港大學校長所述,「the best interest of the university」又成為另一個價值取向指標,在這次事件中,予人不同解讀空間。

由此可見,同學學習通識,選取價值觀時,先好好解讀議題,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教育局價值觀探索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