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5日

親手紮火龍


同學在學習通識科現代中國單元時,必會接觸關於傳統習俗的討論。

其實,提及傳統習俗,當然不只是書本上的知識。就此,同學有沒有善用親身體驗,思考傳統習俗在香港如何傳承?

例如,在特別節日期間,同學有沒有想過可以進行實地考察,更了解與香港相關的傳統習俗?

就此,筆者想分享關於大坑舞火龍的親身體驗,並鼓勵同學未來可嘗試參與。

香港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當要找出有香港特色的傳統文化時,大家很快便會想起長洲太平清醮,還有大坑舞火龍。近日臨近中秋,觀賞大坑舞火龍,正是時候。

其中一種最簡單的觀賞方法,就是直接在舞火龍期間親身到訪大坑,體驗這種傳統文化。在體驗過程中,大家當然會對大坑舞火龍有更深切體會,並且或多或少會對這種傳統習俗有更深入的認知。

不過,想將大坑舞火龍與通識學習拉上關係,單單直接參與,絕對不夠。其實,同學還可以注意一些什麼?

多走第一步:觀察傳統習俗的演變

當大家參與傳統習俗活動時,不妨先好好搜集資料,並且觀察活動以外的相關狀況。例如,同學明白,傳統習俗活動也是旅遊商機。同學不妨在參與過程中觀察傳統習俗活動與旅遊業的關係。例如,參與今年大坑舞火龍的活動盛況時,同學也可以同時觀察旅遊發展局如何協助活動主辦單位推廣活動,甚至可進一步思考:旅遊業如何促進傳統習俗變得更加普及,而為了讓傳統習俗更加普及,所付上的代價,會否值得?

多走第二步:參與相關教育組織的學習活動

正如早前曾提及,大坑舞火龍為香港人較熟悉的本土傳統習俗,正因如此,同學不難發現有機構會組織相關活動,好讓大家更了解此一傳統習俗。

舉例,每年長春社也會就大坑舞火龍舉辦學習工作坊,邀請主辦單位負責人介紹大坑舞火龍的歷史、運作,與及主要持份者的感想。同學能夠直接從負責人口中聆聽關於大坑舞火龍的種種事蹟,實在非常難得。事實上,筆者參與工作坊過後,發現負責人不只分享了關於大坑舞火龍的故事,同時也分享了幾代人在香港的奮鬥事蹟,亦表達了政府在推廣傳統習俗範疇上有沒有扮演好其支援角色。

更有意思的是,工作坊讓同學有機會嘗試如何紮火龍,了解傳統智慧,印象深刻。同學先參觀負責人如何紮火龍,並嘗試與他們一起進行紮火龍工作。更有趣的是,主辦單位為同學預備了原材料,同學可自行紮一條小火龍,留為紀念。

最終,同學在回顧大坑舞火龍這個香港傳統習俗事例時,當中知識已經不只是書本上的文字,也有親身體會,亦有個人感受。

故此,筆者多鼓勵同學,除了大坑舞火龍這個活動,同學也可以用同一心態去體驗其他傳統習俗,將這些知識轉化成個人體會與感受,甚至可思考將這些體驗轉化成獨立專題探究題目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