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7日

學民思潮︰中學生社運架構


「睇通」︰

閱讀上圖「學民思潮」組織架構,並參考學民思潮網頁。

網址連結︰

http://scholarism.com/

「諗通」︰

以自己身處學校為例,你認為會否有很多中學生希望加入學民思潮?

上述問題,自己曾以老師身份,認真想過的。

坦言,如果就較大型的社會參與,如七一遊行,我想總有一定數量中學生參與,甚或會加入學民思潮遊行隊別中參與。

不過,會否加入學民思潮,又是另一回事。其實,自己想起,還是那一句常提說話邏輯︰為了社運,一般中學生究竟可以「去到幾盡」?

始終,正式參與社運組織,付出不少。那不只是時間與體力,亦有一定心理壓力。對中學生而言,不是易事。故此,自己想,必有一定數量中學生認同學民思潮口號及理念,但要「落手落腳」參與,不少中學生或會卻步,難以付出。況且,想做,又不一定代表有能力做好,或者,以學民思潮為例,想做,不見得有機會做,仍有600人排隊申請呢。

故此,曾有人擔心很多學校中學生會加入學民思潮,令整間學校大部份中學生為組織成員,我當然覺得,這種憂慮是過慮吧。

「寫通」︰

有哪些因素導致香港中學生積極作出社會參與?

如果同學見到上述提問,我想,論點是不難寫出來的。

例如,就以個人、家庭、朋輩、學校教育、傳媒為論點,逐一解釋,已看似是一篇不俗答案。

但,難點,就在這裡。上述看似容易問題,同學更易表現不理想。因為,同學實在太容易變得泛泛而談,提出一些「阿爸係男人,阿媽係女人」論點。

故此,就上述問題,有兩點很值得注意,就是題目當中兩個重點概念與名詞︰香港中學生、社會參與。

故此,回應問題,必須注意香港中學生的特徵,就此作出討論,一方面多提及青少年特質(例如,青少年易受朋輩影響...),另一方面亦要注意香港特質(由於大學學士學位緊張,香港中學生讀書壓力大,尤其為高中學生...)。

還有,就是社會參與的定義了。社會參與,其實定義可以很闊。同學宜先思考︰在回答當中,自己有沒有說清楚何謂自己答案所指的社會參與?做義工,算不算?賣旗,又算不算?或者,自己心目中的社會參與是否只屬遊行示威之類活動?就此,同學須先想好,或參考資料,在題目中清楚對應自己所定義的社會參與,才不至回答得不清不楚。

1 則留言:

  1. 我很佩服他們參與社會運動,但更希望他們關注的不是政改,而是教育議題,畢竟政治應由成年人關注,而不是年輕人!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