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5日

考試文章的六大濾鏡


也許,同學有聽過語文科老師的「重點批改」方法。以英文科為例,如果老師希望同學能專注學習「時式(Tenses)」,在評改作文時,只會就該個範疇評改,找出同學在「時式」方面有什麼問題。至於其他的文法問題,如「前置詞(Preposition)」或「代名詞(Pronouns)」,縱然同學在文章中犯了錯誤,老師一概不理。

上述方法的優點,不難理解。同學將能夠有焦點地就某一範疇學習,且將了解自己在哪一個範疇表現最差,須作改善。

其實,就通識科而言,同學一樣可採用此一策略溫習。

無可否認,通識科沒有一套「文法」標準,不過,經過兩屆文憑試,同學已對通識科的學習要求,有一定了解。以下,自己嘗試整理出檢視通識文章的「六塊濾鏡」,同學可分別利用這六套標準,逐一分析自己曾寫過的通識文章。

那麼,同學可如何善用上述「六塊濾鏡」?在此,筆者建議兩個方法。

第一,同學可找出自己曾寫過的通識文章,接著代入老師角色,嘗試用「焦點批改」方式,以其中一塊濾鏡的角度,作出批改,找出自己強、弱之處。舉例,同學會用螢光筆劃下有問題的地方,或用簡單代號指出須注意重點(可參考下表代號)


至於另一個方法,則與同學心態有關。他日,當同學須撰寫通識文章,在未開始之先,可思考自己的弱項在什麼地方,刻意在撰寫過程中加以改善。當然,同學在撰寫完成後,可即時作出檢視,溫故知新。

(以上文章為自己為《明報》所寫文章,刊於2013年9月19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