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6日

「伊波拉」最毒?


看一看(上圖及以下文章):

人類早在1970年代已發現伊波拉病毒,為何迄今未有有效可靠療法?

首先,導致伊波拉的是病毒,一般遠較細菌難對付。病毒是細小的粒子,只產生很少的蛋白質,可被疫苗針對的目標較少。

其次,伊波拉病毒很快變種,今天研發的疫苗難以保證亦對對治明天的病症。

第三,伊波拉病毒死亡率高,研究人員必須在特別的實驗室研究,做成局限。

第四,感染伊波拉病毒人數較少,而患者往往迅速死去,令科學家難以研究病毒。

第五,伊波拉只在非洲肆虐,對大藥廠而言這市場太小,研發的經濟誘因不大。

(明報:2014年8月6日)

想一想:

你為香港人,你會否擔心伊波拉病毒在香港有大規模爆發?

坦言,主觀覺得香港人不太擔心。

這跟「公共衛生」概念,有點關係吧?香港人對現時公共衛生體系有一定信心,且自SARS一役後,大家警覺性提高,所以,暫時大家雖則知道,又不至於恐懼呢。

寫一寫:

「病毒本身特質」為最重要因素,導致病毒全球爆發,造成威脅,你是否同意?試加以解釋。

其實,同學不妨想︰病毒自身特質固然重要,例如愛滋病、禽流感等,並本質導致全球爆發。 不過,除了病毒自身特質外,也有其他因素,如爆發的起源地有否做好預防措施、世衛等國際組織有沒有做好預防及通報機制、世界各大藥廠如何回應這類病毒爆發、醫療科技的發展等,也有影響。

不過,如果要講「最重要」因素,我還是會選病毒自身特質,最為重要。就以伊波拉病毒為例,全球各人如此恐慌,主要還是因為這種病毒自身有很多令人恐懼特質,即使醫療科技再先進,或世衛有很完善的通報機制,仍很難阻止這種病毒對全球帶來威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